鹽城大豐,秋風吹皺塘水,禾上白鷺紛飛,稻田染上一抹金黃。在大豐糧食科技產業園,數十米高的糧倉拔地而起,沿著糧倉外部的扶梯來到檢查入口,一股濃郁的麥香撲鼻而來。江蘇省沿海開發集團投資近4億元建設的重要強鏈補鏈項目——大豐糧食科技產業園和金東臺糧食烘干項目在“三秋”農忙來臨之際全面投產,標志著集團在拓展農業產業鏈、優化農業產業布局,保障糧食安全、推動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更進一步。
躬體力行,“勇挑大梁”守護糧食安全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對于人均耕地面積不大的江蘇而言,做好糧食的烘干和儲備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一環。為落實省委、省政府糧食安全相關工作部署,省沿海集團層層規劃、步步落實,建設兩個糧食重點項目,以勇于擔當的姿態推進農業現代化、規模化,為保障糧食安全貢獻國企力量。
作為發揮優勢產業資源、深化企地融合發展的有益探索,大豐糧食科技產業園和金東臺糧食烘干項目日倉儲能力共計11萬噸,是集團堅決擔起重大責任,始終保持“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以強烈的答卷意識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的一次生動實踐。
自2021年9月開工以來,項目團隊圍繞建設管理、糧食烘干倉儲、貿易糧經營等核心業務,全力推動重點項目“落地生根”。一年過去,從配套空白到兩地開花,兩個項目如今完成全面投產,為打通糧食安全的“最后一公里”提供有效支撐,大幅提升了農業現代化水平。
大豐糧食科技產業園項目一期烘干生產線、平房倉投入使用,迎接首批糧食烘干、入庫、加工,今年6月份底開始承擔起省級儲備糧承儲的光榮使命。金東臺糧食烘干項目成為目前全省首個大規模采用空氣能熱泵的糧食烘干產業園。
裝“實”糧倉、以“技”守糧。作為省沿海集團首批農業產業化重大項目,也是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兩大項目推動各環節節糧減損舉措走深走實。集團持續扎實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為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勾勒出一幅農業現代化的生動實景。
節糧減損,1%的追求是100%奮力而為
要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要堅持開源與節流并重、增產與減損并行。數據顯示,我國糧食生產僅“三夏”小麥機收環節減損一個百分點,就可挽回25億斤糧食,相當于新增300萬畝面積的產量。也就是說,減損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增產。
為保障糧食減損增產,省沿海集團聚焦全鏈條多環節開展節糧減損行動。面對糧食易霉變、損耗大的現實問題,依托兩大項目項目,省沿海集團在節糧減損這片“無形良田”上辛勤耕耘、解決儲糧難題,以100%的奮力而為,追逐1%的精益求精。
從入庫到出倉,兩大項目具備一大優勢是實現“糧食不落地”。項目規劃之初,便設計糧食不經地面周轉,而是通過輸送線在烘干、倉儲等過程中流轉。唐奇志解釋,傳統的烘干廠收集糧食之后,需要先倒在地上,再用鏟車把糧食鏟進烘干機內,烘干后又經一次鏟車裝車,幾番搬運后,糧食折損率居高不下。而新項目的運轉中,這一損耗大大降低了。
綠色烘糧儲糧成為另一亮點。烘干線采用業內最新技術的空氣能熱泵提供熱能。空氣能熱泵烘干機將空氣作為熱量來源,耗用少量電力就能把從空氣中吸收的低位熱能轉化為高位熱能,能耗比同等規模傳統燃燒供熱降低30%以上。傳統的糧食烘干方法多半是晾曬干燥,對于糧食種植大戶來說,幾百畝的糧食作物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金東臺搭建塔式、廂式兩種烘干器,能夠在綠色環保的同時滿足不同糧食對烘干的需求。
據了解,金東臺糧食烘干項目日烘干糧食達1200噸,可覆蓋周邊稻麥輪作農田6萬多畝,配套21座鋼板倉的倉儲量可達3萬多噸。
“兩處項目在烘干機的選擇上,都引入了能夠大大減少稻谷爆腰現象的低溫多級緩舒烘干機,這能夠確保在大米生產環節的整精米率。”項目負責人陸中陽介紹,實現節糧減損的同時,大豐糧食科技產業園項目還摒棄了傳統的磷化氫熏蒸方式,采用氮氣氣調儲糧方式來預防蟲害,減少化學物質的殘留,確保糧食常儲常新。
顆粒歸倉,科技儲糧守好百姓“米袋子”
夏糧入庫已有月余,淳樸的馨香仍然縈繞在倉內。電子測溫、控溫系統、機械通風、遠程監控……作為省沿海集團自主投建的第一個農業產業化工程,大豐糧食科技產業園內“科技感”滿滿,多項技術賦能“顆粒歸倉”。
陸中陽介紹,儲備糧入住“空調房”,產業園也實現了智能化糧庫監測建設。園區里,6棟糧食平房倉用來儲存省級儲備糧,今年夏季已經入庫油菜籽3250噸,小麥32000余噸。
確保儲糧安全是倉儲管理的重中之重,而科技儲糧是實現儲糧安全的有效手段。平房倉中安裝了糧食專用空調,用來平衡倉內溫度。冬季,利用風機將自然冷空氣輸送至糧堆內部,形成“冷心”;夏季,通過糧食專用空調調節氣溫,控制整體糧堆保持在低溫狀態,以達到糧食保質保鮮的效果。
到了豐收季,一輛輛滿載糧食的卡車進入庫區,扦樣檢驗、過磅稱重、烘干存儲,糧食接受全方位“體檢”,入庫全流程實現“一卡通”。糧倉內還安裝了糧情傳感器、溫度監測系統等,能夠監測倉內氣溫,實時掌握糧情。“智能糧情系統是倉管員的‘千里眼’‘順風耳’,通過埋藏在糧堆里的溫度傳感器,可以隨時掌握糧堆內各部分的溫度變化。”陸中陽介紹,在智能糧情系統的監測下,能夠及時分析和預警,實現更大程度“鎖鮮”的效果。
產業園鄰近斗龍港航道,區位優勢明顯,產業園因地制宜,建設成糧食物流碼頭,實現了讓生產線向運輸線延伸。這意味著,每一粒糧食從進入大豐糧食科技產業園大門起,烘干、加工、倉儲、物流就開始了全鏈條式聯動。
目前,大豐糧食科技產業園現已基本建成200米駁岸式碼頭和6棟糧食平房倉,2.73萬噸糧食筒倉和日處理1000噸糧食烘干線,實現了智能化程度高、安全保障度高、處理效率高、產成品質量高的優質(原糧)農產品供應,生產工藝技術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